2023中國力量十大年度人物鎖旭宏:穿云破海筑“長城”
由鳳凰網和金種子馥合香聯(lián)合發(fā)起的“2023中國力量十大年度人物”活動正在進行,第六期中國力量十大年度人物系列專題片正式上線。
灣區(qū)是世界經濟發(fā)展的風向標,占據(jù)著全球60%的經濟總量。粵港澳作為中國的灣區(qū),同時也是繼紐約灣區(qū)、舊金山灣區(qū)和東京灣區(qū)的第四大世界級灣區(qū),雖僅占我國國土面積的0.6%,卻貢獻了全國12%的經濟體量。這里有最發(fā)達的港口貿易,也有著最先進的科研創(chuàng)造實力,為年輕人施展拳腳提供了廣闊沃土,也潛移默化改寫著他們的命運。
鎖旭宏,這位從甘肅黃土地走出來的年輕工程師可能從未想到,他會因為粵港澳大灣區(qū)的跨海超級工程,改變人生軌跡。
不畏艱辛向陽而生
鎖旭宏的家鄉(xiāng)甘肅會寧,是一個被稱為苦瘠甲天下的紅色會師之城。在前往大灣區(qū)工作之前,鎖旭宏去過最遠的地方是甘肅的省會蘭州。大學填報志愿時,鎖旭宏誤把同學口中的“測控工程”聽成了“測繪工程”,自此開始了與數(shù)據(jù)和圖紙打交道的大學時代。
大學四年,鎖旭宏為了減輕家里的經濟壓力,在學校食堂勤工儉學。同學們在食堂吃飯,他要收盤子、刷碗。等大家吃完,他才能吃上食堂提供的免費飯菜。
而他的寒暑假,不出意外都要幫家里干農活兒、干家務。尤其在收土豆(洋芋)的時節(jié),早晨五點就要出門上田,一直勞作到晚上七八點。新挖的土豆,按照大中小分類裝好,當日就要運到集市售賣,這樣才能賣出好價錢。在全家人的辛勤努力下,平均一天要賣掉一噸土豆。
當?shù)厝税哑废噍^好的土豆,親切地稱之為“金土豆”,其中不僅蘊含著賣出好價錢的樸素愿望,也寄托著父母盼兒成才的殷切期望。土豆長得好,就能賣得好、收益高,來年孩子的學費就有了著落。
由于要干農活兒、勤工儉學,鎖旭宏的課余時間比其他同學少了許多,他便在學業(yè)上傾注更多心力。在校期間,鎖旭宏獲得過兩次國家獎學金、一次國家勵志獎學金。四年的生活費,幾乎都是靠著自己勤工儉學和努力學習一點點積攢得來的。在畢業(yè)前,他還用自己的4000元存款給腿腳不便的母親購置了一輛電動車。
畢業(yè)之后的11年間,鎖旭宏在大灣區(qū)建設超級跨海工程,從一個初出茅廬的大學生,成長為獨當一面的技術專家。而在母親的世界里,時間似乎停止了流淌,每天重復著耕種、養(yǎng)雞養(yǎng)豬、打掃庭院,順帶把兒子送給她的電動車打理得干干凈凈。因為用心養(yǎng)護,多年來這輛電動車一直都是母親出行的必備工具。
生長在貧瘠而厚重的黃土地,有夢的孩子向往著更廣闊的天地,鎖旭宏也不例外。
在大兒子上小學擇校時,鎖旭宏與媽媽就是否把家搬到中山而產生嚴重分歧。在母親的認知里,中山是一個“遠在天邊”的地方,別人家的孩子都是往父母近處走,而自己的兒子卻越走越遠。此前鎖旭宏的妻子和兩個孩子雖然定居在蘭州,一年回來的日子并不多,但蘭州依然在家這邊,他們的根就在這里。為此,母親甚至一度要與乖巧懂事的兒子斷絕關系。
母親安土重遷的心愿和兒子志在四方的夢想不可避免地產生了激烈的碰撞。在鎖旭宏多次勸說下,母親才最終同意兒子在中山安家。2021年,鎖旭宏帶妻兒落戶中山,結束了長達9年的兩地分居。但每每提及此事,母親還是會黯然落淚,鎖旭宏寬慰說道:“我就是做交通建設的,以后距離不是問題,您早上出發(fā),當天就可以見到我?!?/font>
海底“慧眼”穿云破海
2012年,鎖旭宏從蘭州交通大學畢業(yè),遠赴南海之濱的桂山島,開始了長達11年的海上作業(yè)生涯。這個此前從未與海近距離接觸過的男孩,先后參建了港珠澳大橋和深中通道兩個超級工程,通過測控工作,為一節(jié)節(jié)航母般大小的沉管在海浪中平穩(wěn)浮運、在海底精確對接充當“慧眼”、指明方向。
在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安裝工程中,鎖旭宏和團隊成功掌握了外海巨型沉管隧道安裝測控技術,實現(xiàn)毫米級對接精度,創(chuàng)造了“滴水不漏”的世界奇跡。
2018年,鎖旭宏轉戰(zhàn)深中通道。這是繼港珠澳大橋后又一世界級“橋、島、隧、水下互通”集群工程,全長24千米,其中海底隧道長6845米,是世界首例雙向八車道海底沉管隧道,也是國內首次采用鋼殼結構的沉管隧道。建成通車后,深圳到中山的車程將由原來的2小時縮短為30分鐘,極大便利珠江口東西岸互聯(lián)互通。
海底沉管隧道是深中通道全線核心控制性工程,也是技術難度最大、最具挑戰(zhàn)性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其中沉管段由32個管節(jié)和1個最終接頭組成。在沉管隧道施工之初,鎖旭宏團隊在自主研發(fā)的新型測控軟件上引入精度、穩(wěn)定性和自主性更有保證的北斗系統(tǒng)。而北斗系統(tǒng),也在關鍵時刻解了鎖旭宏的燃眉之急。
在一次沉管浮運安裝施工期間,一體船在穿越港珠澳大橋附近海域時,突然出現(xiàn)了信號全部丟失的現(xiàn)象,也就是說測控海底施工的“慧眼”,出現(xiàn)了短暫性“失明”。沒有信號回傳數(shù)據(jù),就沒有辦法為一體船指明航行方向,一旦船體駛出既定航道,就會有擱淺風險,情況十分危急。測控團隊一時陷入慌亂,鎖旭宏回憶,“當時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慌亂之中,鎖旭宏突然注意到,40米高的測量塔上,北斗衛(wèi)星定位系統(tǒng)依然能夠發(fā)出微弱的信號。于是,他緊急調整信號來源、切換數(shù)據(jù),利用北斗系統(tǒng)的微弱信號,幫助一體船在茫茫大海指明了方向。
這段經歷被鎖旭宏稱之為“黑色五分鐘”,也更加堅定了他在海底施工中使用國產北斗定位導航系統(tǒng)的信心和決心。
除了將中國的衛(wèi)星定位系統(tǒng)引入沉管浮運安裝施工,鎖旭宏的另一個目標是研發(fā)一套全流程工藝的測控系統(tǒng)。他和測量團隊成功開發(fā)了高質量、高精度、低成本的外海沉管隧道數(shù)字化施工管理系統(tǒng),實現(xiàn)了測控和施工控制相結合,逐步實現(xiàn)了自動化智能施工,填補國際技術空白。截至目前,依托港珠澳大橋和深中通道兩個超級工程,鎖旭宏已獲得發(fā)明專利60多項。
一個西北農村的男孩要經歷怎樣的努力,才能走出大山,穿云破海,參與世界級海上“長城”?“沒有捷徑,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往前走”,這就是鎖旭宏的答案。
改變命運是個宏大的課題,除了吃苦耐勞,在鎖旭宏身上還可洞見其他樸素且珍貴的品質。不怕晨昏月落的重復枯燥,也無懼未知道路的艱難險阻,甚至還保有幾分天真肆意的冒險精神……這些優(yōu)秀的品質,就像一粒粒種子,向陽而生、開花結果,成為中國力量最好的詮釋。
想了解更多深中通道沉管測量專家鎖旭宏的事跡,敬請關注由鳳凰網和金種子酒業(yè)聯(lián)合推出的《2023中國力量年度人物》。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金芒,在泥土中馥香,在歲月中沉淀,金種子·馥合香邀您一起融眾香之長,聚中國力量。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